随着辛巴,罗永浩相继翻车后,职业打假人呈现在世人眼前,本来以为互联网时代已经被假货充斥,原来还有一帮人为市场经济默默付出,他们不是执法人员,但是对消费者维权行为作出了表率。
众所周知,维权难,难于上青天。不是因为法律没有规定,而是规定了。普通消费者对法律认知模糊,和东方人特有的没事不找事性格,以及有关部门执法力度,导致了消费者维权难,维权无路的地步。
那么职业打假人,到底如何定义,犯不犯法?首先法律没有规定不能维权,反而法律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买到假货了可以依法索赔。食安法,消保法等等都有明确规定:食品1赔10(不足一千按一千索赔),其他1赔三(不足500按500赔)。
很多商家以知假买假打击打假人,但是法律没有规定消费者不能买假,很简单一个道理,消费者如果不买产品,不拿到证据,商家和生产商肯定会抵赖。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家太多了。
2020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二十七件民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
这充分证明了国家对假货的态度。国家不可能规定一个人能维权几次。不能说打假人一定犯法,但是售假,造假一定是犯法。如果不造假,没有假货,没有售假,就不会有打假的存在,归根揭底还是因为造假售假。
那么打假人是怎么操作的呢?
1,首先这帮人对法律十分熟悉,尤其是消费者保障法和食安法,而且对国家对行业的执行标准都很了解,能够判断出产品的真假及产品哪些不符合规定。
2,对维权部门非常了解,能够掌握足够的证据让自己胜诉,对12315玩的非常流
3,他们对各大电商平台的规定非常了解,知道如何风控一条连接,甚至很快打到一家店铺
4,对实体维权,能够熟练掌握无法让商家抵赖的证据,从而得到自己的权益
其实不能说打假不好,你想想当你买东西买到过期,假货等等时,你去找商家,那些商家抵赖的嘴脸。你再想想你去买东西买到假货的时候,去找商家,商家的态度,是不是很气愤。
我记得我08年那会,一个月的暑假工工资,买了部诺基亚手机,假货,商家死不承认是假货,打电话报警,没人管,当时的我多么气氛。我觉得打假人就应该存在,没有他们,市场上那些售假的更猖狂。现在的我,正常消费,买到假货后也会维权,绝对不能让那些不法商家侵犯权益。
乎友们,你们遇到假货,是不是也会像打假人那样维权。还是息事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