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En

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热线 400-00-96315

  • 启信首页
  • 商标&专利
    国内商标 国内专利 国内版权
  • 维权取证
    打假维权 竞业调查
  • 法律服务
  • 专业团队
  • 新闻资讯
  •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有奖举报

打假人真的赚钱吗?

2025-02-06 08:30 点击: 次

 大家好我是校长,一名职业打假人一个靠打假实现财富自由的90后

互联网经济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也改变了他的打假生态。

“打假逐利”,这是很多商家对打假下的定论。尽管职业打假人已经存在了20多年,但外界对这个群体的争议一直存在着,有人称他们为“市场清道夫”,有的却指责他们为索赔而索赔,是“职业流氓”。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职业打假人出现在公众视野。他们的出现总是伴着争议。一位社会学家曾将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打假人比做“不良商业生活孕育出来的寄生虫”。

与他的说法相对应的是:很多时候合法与违法之间仅有一线之隔,职业打假人就像在打擦边球,游走于消费维权与敲诈勒索之间。

2011年,成都职业打假人刘江以举报电视台播发虚假广告为由,敲诈勒索全国300余家电视台,金额共计242万元,被重庆市万州区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7年。在此之前,有“假药克星”之称的职业打假人臧家平,被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我们是游走在钢丝上的人,如果技能好,能掌握平衡度,就能平稳到达,若心态不好,则会掉下来,摔得很惨。”打假22年的王海见证了这个群体的起落浮沉——几乎每年都有新人加入,也不乏老人离开。

“我买一瓶酒,非得喝掉或者送人才算是消费者吗?”我不掩饰对于利用索赔来赚钱的盈利形式,也不在乎外界的评价。“打假这件事情,本身就能实现正义。跟动机无关。”

王海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创新。“每个消费者都可能成为‘公民检察官’,极大增加了经营者的违法风险成本,从而增加了消费者整体的福利。”

“职业打假人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是因为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律师熊超认为,这折射出市场监管之失。相关监管不到位,给了职业打假人钻法律空子的机会。

我是校长,关注我带你走进打假人的世界。
商标&专利 国内商标 国内专利 国内版权
特色服务 打假维权 竞业调查 法律服务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9892号-1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商标网上检索系统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